序
凌晨三点半,刷视频的时候习惯用自己的舌头去舔自己有缺陷的牙齿。
牙齿的问题是在去年出现的,去过医院,拿过药。当时,牙疼消了。但并没有发现病根,也就是“牙齿缺损”。
刚好,也有点睡不着,对这个有“牙齿缺损”的问题也想了很久。于是,网上搜索一些可行的办法。
然后,来到知乎,顺带看到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我以前想过,也算是得到了一些结果。
所以,时隔几年,我又有了在知乎回复的冲动。
当然,为了避免观点重复,其他人的回复我大概的看了下。
没看完,所以我并不能特别确定我的观点与别人没有重复。
当然,重复了也没啥。
正式回复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做了限定。
将真正的问题“人活着的意义”限定在了“为世界创造‘东西’”,然后将后续的疑惑问了出来“创造什么呢?”
所以,我们可以先简单的讨论一下“人活着的意义”,然后再讨论“创造什么”。
当然,针对“人活着的意义”,题主肯定是做过很多思考的。
但我还是想聊聊我对“人活着的意义”的看法。
人活着的意义
我有一个观察,我们人生中第一次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往往都是被动的,而且是负面场景造成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被自己最亲爱的父母亲“打骂”之后。
那个时候,我们总是一边哭着,一边在想“活着有什么意思”。当然,这种情绪会随着一点点时间的流失,或父母亲其他的行为给影响,迅速破灭掉。
毕竟,儿童的思想比较简单。
这种场景,还会发生在我们踏入社会后,被社会的第一次毒打重新引发。可能是感情失和、职场失利,或明显感觉到社会与校园差异超出自己的理解。这些,都有可能。
不过,这些场景发生的时候,找朋友喝顿酒、向家里人打电话吐吐槽,基本上也不会往下深想。
只是,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类似场景的遭遇增多,我们可能会开始主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
这个时候,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也都是我们所遭遇的一些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下,则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
从而,让我们很难真正的思考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以上这些场景,我都经历过。每次类似场景发生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个僻静一点的地方,一边抽着烟、一边哭。
这种情形,周期性循环。在我身上的周期,有点类似于女性亲戚的周期。每个月,总有几天会是这样。
后来,参加了一些社群、认识了一些人、看了一些书,也见识到了其他人遇到类似问题困境的处理方式。然后,我发现我好像是走出来了。
回首过往,以前的这些让我思考这个“人活着的意义”问题的场景,根子里都是自己“独自无法面对”所遭遇到的问题之后的一种“逃避”。
也可以称之为“恐惧”。
因为,没有真正的去面对,就没有面对的经验。当再次遭遇到时,我们又会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
周而复始。
我自己开始真正的主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是2016年,那年我26岁。
我思考的过程及结果,被我写成了一篇演讲稿《活着》,并在20多人的公开场合中进行公开演讲,那是我的第一次公开演讲。
当天晚上,有很多比我年长的人,有和我说被我的演讲内容触动到。
“于我而言,活着就是意味着承担责任。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责任。”这是我那次对“人活着的意义”主动思考后所得到的结果。
后续我也一直按照这个结果去行动,开始更多的关注家人,以我所能做能做之事。
比如,现在,我与父母亲异地相处,我依然会定期与父母亲视频沟通。
当家庭这一块被我理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开始第二次主动的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是在2019年,我29岁,站在“三十而立”的门口。
这一次的思考,我花费了近一年时间。19年底,我终于得到属于我的那个答案“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做一位有价值的人。”
这个“有价值”并不意味着我16年时思考的答案是错误的,相反,它涵盖了我16年时思考的结果“责任”。
这句话,就是我的“命”,“安身立命”的“命”,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成“使命”。
(PS,“安身立命”是我11年前后对“三十而立”的两个五年计划。前五年,安身,靠自己在社会上存活。后五年,立命,立终身前行方向。)
现在,我依然按照我19年所思考的结果在“活着”。比如,写这篇文章,同样也算是在“践行”这句话。
我知道,这个故事并没有能准确的回答“人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但,也许,这个故事能给你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时带来一丝启发。
“人活着的意义” ,准确来说,这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它并没有一个“四海皆准”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或许,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可能,这个过程,对你而言,比答案更具有意义。
现在,“人活着的意义”我已经把想说的说完了,我们再接着看下一个问题“给世界创造什么?”
给世界创造什么
前文已经说了,这是对“人活着的意义”做的一个答案范围的限定。从这里,也能推导出题主对“人活着的意义”的部分思考结果是“给世界创造”。
这个问题在我这个理性的人看来,回答起来比较简单,因为问题相对具体。
“给世界创造”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世界”以及“创造”。所以,我们弄清楚这两个词之后,答案就会自动浮现在眼前了。
先看“世界”,维基百科的解释如下:
现代意义
“世界”在现代是人类文明所有一切的代称。
狭义来讲,通常指人类现今所生活居住的地球、全球,而更偏重于空间。在许多场合下,也以全球、环球(寰球)、环宇(寰宇)、国际、万国等词作为代称。在古代也常以天地、天下、人间、世间、世上、万物、自然等指代。英语中为“world”。人类所知的地球世界可以用一张世界地图来描述,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广义来讲,可等于宇宙,即包含了地球之外的空间。“宇宙”一词来源于古汉语,也意为时空的总和。英语中用拉丁词源的“universe”或希腊词源的“cosmos”代指地球世界和地外宇宙的总和。
人类强调全世界的某一领域或体系时,也可用“世界”冠名,如植物世界、动物世界等.
人类也可预测或设计未来的世界以及想像中的或许不存在的世界,叫做未来世界、虚构世界;当用现代科技手段构造和呈现不存在于现实的世界时,称为虚拟世界或虚拟现实。
在这个问题里,我想题主所表达的“世界”应该是上面描述的“‘世界’在现代是人类文明所有一切的代称。”
但这个“世界”太大了,离我们太远了,不太落地。
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大世界”中选择部分来进行阐述,比如以题主个人为中心所关联的”小世界”。
在这个“小世界”里,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你所拥有的物品、有需要你做的事等等。
不知道这个对“世界”的定义,题主认可不?
认可的话,我们再看“创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言简意赅,所以也不用过多诠释。
现在,我们已经对“世界”和“创造”有了一个大概统一的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给世界创造什么”这个问题,答案是不是比较清晰了?
“活着”本身就是在“给世界创造”。
从我们的出生开始,我们就给这个世界上的一对夫妻“创造”出了“子女关系的情感牵绊”。
随着我们认识更多的人,就“创造”出了更多的“情感牵绊”。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更多的“消费”,促动了生产。
随着,我们的工作,我们持续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份“劳动力”。
随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更多的人口。
等等,不一而足。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活着”本身就已经是不断的给世界“创造”了。
每个人,都在持续“给世界创造”。
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结语
不知道,今天这篇文章能不能让你有所启发。
很高兴能偶然看到你这篇日志,其中大多思考想法能与我相同。安身立命的一些想法与规划亦是如此。
祝生活幸福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