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工作坊|《工作坊讲师从入门到进阶》干货全记录

  • Simon 

DTM项目《工作坊讲师入门到进阶》于2021年9月18日的第七次会议正式闭幕,到现在也过了半个月了。

项目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并没有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从而导致,有很多人知道这个项目,但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做了些啥,讲了些啥。

刚好,趁着国庆假期,有一点时间,我决定通过几篇文章来对本次的DTM项目进行总结与分享。干货指数不能说100%,但应该会有个90%。

本文为第一篇,项目中的核心干货即《工作坊讲师入门到进阶》这个项目中我所讲述的全部内容集合,此版内容相对于项目期间有有所优化。

鉴于内容过多,因此不做视频版本了,视频录制及观看都有点麻烦,不利于传播。

因此,本文将采用PPT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进行编制。各位可以参照目录“按图索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字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转发。

当然,你也可以“赞助”下,支持我持续写作。

本文 8000 + 字 ,PPT 120页,预计阅读时间 60 分钟。

PPT+文字说明

在干货内容正式开始之前,先问一个小问题:对于工作坊讲师来说,实践和思维哪个比较重要?

实话说,两者都很重要。当然,这是对于以讲师作为职业的人来说。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我们这些想成为讲师的人,或者说正走在成为讲师的路上的人,先有思维比较重要。

正如好的地基,决定上层建筑的高度。而思维,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地基。基于不同的思维,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有用的技能,从而更好的进行实践。

而实践,则会反向的增加我们思维的底蕴。当然,这是后话。对于,我们想成为讲师的新人来说,我们要首先有这个思维的意识。

在这里,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我觉得很厉害的一个知识体系的模型:道、法、术、器、例。

  • 道:就是核心。类似个人愿景、初心。比如,我的“道”就是“做一位有价值的人。”
  • 法: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成道。从大的方向上说有点类似于使命,从小的方向上来说,则是具体使用的一些方法论。比如,我经常说的“知、思、为”。再比如,项目管理、流程管理、人事管理等等这些大框架的“法”。或者,可以理解为“学科”。
  • 术:这个理解起来应该很简单,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各种技能、小的方法论。比如,ORID、PDCA这些。
  • 器:则是承载各种术的工具。比如,你用PDCA工具,你把PDCA打印到纸张上,这个纸张就是工具。你用PPT播放,PPT就是工具。器的作用,就是让法、术更好的呈现及使用。
  • 例:则是“法”、“术”、“器”的使用场景。

通过PPT的交叉线条能看到,我说的“思维”就是知识体系中的“道”。而“技能”则对应着“法”、“术”,“实践”则对应着“器”、“例”。

所以,本次项目的核心重点就是与大家分享我认为对于想成为工作坊讲师的人比较重要的“思维”、“技能”。

当然,看到本文的同学可能也在自己所在的头马场合中看到一些大区、中区的“讲师训练营”项目。可能也会有些疑惑,那些“讲师训练营”的项目和我这个项目是不是“重复”了?是不是在“重复造轮子”?

可以参考这张PPT,我把两者之间的差异做了简单分析。

我这个项目更多的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底层的思维,以及一些通用技能。通过这些,你可以基于实际的问题去打造“更多”的“工作坊”。

至于,打造的这些工作坊,怎么样可以讲的更顺、更好、更精彩,你就可以参加这些“讲师训练营”,去磨课。从这点上来看,我们的项目之间不仅不冲突,还很互补。

以上的分析,希望能解答你这个疑惑。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到本次项目的干货分享。

目录

一、Workshop

1.1 名词释义

名词释义可以直接参考PPT,讲的很全面了。只不过,这些内容更多的是讲述市面上的工作坊场合,与头马体系中的还是有点不太一样。

我个人理解,在头马这个“Where Leaders Are Made”环境中,更多的是“沟通力相关”以及“领导力相关”的工作坊。当然,不同的俱乐部会员成长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头马的场合中也能见到很多别开生面的工作坊。挺有意思的,也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工作坊中,我个人学习到很多内容。

在头马这个体系中,能见到工作坊的场合还是挺多的。从俱乐部的例会,到大区(含中区、小区)的活动,还有头马会员做的一些不同的“项目”,等等。对于讲师而言,也意味着我们会有丰富的锻炼机会。

在这5年半的头马生涯中,我见到的工作坊不能说很多,一两百场还是有的。毕竟,我自己讲过的都近百场。

这些工作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当然,这个分类是我个人看法,不代表权威意见。

  • 故事型:在俱乐部层面见的最多,以感悟、见识的分享居多,大部分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比如,讲讲头马经历来激励新会员。
  • 知识型:这个在大区的活动中比较常见,比如COT、DOT、HPL培训等等。这种工作坊以头马的手册为基础,加上一些工具以及实践的案例进行讲述。核心,还是传授一些技能和理论。
  • 综合型:这种工作坊对讲师要求很高,不仅要熟知理论,还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这种类型工作坊相对少一些,只有在DOT和峰会的场合中能见到。当然,不绝对。

在PPT里,我也给大家简单列了下工作坊可以在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场合。大家可以对应下,看看自己的工作中是否有类似的场景。可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成为工作坊讲师的一部分原因。

熟悉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简单看看大家可能会对工作坊产生的疑问。

1.2 常见疑问

第一个问题,工作坊的使命?

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会统一答案。那就是,提供价值。最直接的就是通过工作坊,让参加工作坊的受众提升认知、改变行为、学习技能等等。除此外,还有一种大家可能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工作坊也为讲师提供价值。

提供什么价值?

很多,可以简单总结为“成长”。因为,讲工作坊不是直接上来就讲的,而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的。这个准备的过程,就是讲师成长最大的地方,也是获得价值的地方。

那如何提供价值呢?我给出的答案就是“解决方案”。

这个是基于我这5年半以来在头马环境中,十多年工作环境中经历过的工作坊作出的归纳。在我个人看来,所有的工作坊都逃不出这个“解决方案”的框架。

通常我们作为受众接触到的工作坊都是坐在台下,听台上的讲师在讲述。这个环节,我称为“方案赋能”。而这个“方案赋能”仅仅只是整个“解决方案”中的一环。除此外,整体解决方案更重要的都隐藏在幕后。比如,“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等等,这个后面再细聊。目前,我们只要清楚,解决方案不仅仅只是最后呈现的“方案赋能”即可。这一整块,我称之为工作坊的流程。

清楚了这个流程之后,我们再看另一个问题:如何完成工作坊的使命?即如何形成工作坊,并讲工作坊给赋能出去?

很简单,全靠讲师。工作坊规划的好不好、讲授的好不好、能不能解决受众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依赖于讲师的水平。同样,基于上面讲述的工作坊流程,讲师可以锻炼的能力也可以包含三种: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

其中,我个人觉得对于讲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毕竟,“问题”可能是由别人直接给过来的。不用讲师去发现、界定,讲师只要解决“问题”即可。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则会决定着讲师的成就大小。

至此,关于工作坊的一些名词、常见疑问我们大概了解清楚了。接下来,则正式进入到干货的内容部分。

二 解决方案

2.1 方案框架

同样,我们还是先看下整体解决方案的框架组成。这里,我在前面工作坊的流程基础上做了相关的整合,把整体解决方案的大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通过这个框架,可以让讲师更清楚一场“工作坊”所要包含的完整内容。这样在以后遇到工作坊相关问题时,可以直接参考这个框架进行相关问题定位及修正。

至于,每个板块的细节内容,则会在方案制定、通用技能部分一一讲述。对了,有没有发现,这三个部分和我经常提的“知、思、为”一一对应。

是不是有点巧妙。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到方案制定的部分。

2.2 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将参照方案框架的板块进行细分,包括问题背景、方案整合、方案赋能三大板块。同时,将每个细分板块都进行细致的讲述。

2.2.1 问题背景
2.2.1.1 发现问题

从前文的描述中,我们知道一场工作坊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问题”。那在别人没有给我们“问题”时,我们如何自己去发掘“问题”?

这里,我给出了一个小的方法论:观查法。“观”、“查”主要负责信息的输入,然后将这些信息与“法”进行对应,从而发现“问题”。

先看“观察”。
观察

如何更好的去“观察”,这里我给出了几个维度,框架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流程维度。

  • 框架维度:这个很好理解,作为个体,我们都活在体系框架内。往大了说,国家、公司是一种框架。往小了说,家庭也是一个框架。包括,前文提到的这个项目也是有框架的。更别说头马体系中的俱乐部组织体系、官员体系、教育体系,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框架。
  • 时间维度:这个也很好理解,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发生的事情导致出现现在的问题,而工作坊的作用就是解决现在的问题,让整体组合或个人在未来变的更好。
  • 空间维度:同样很好理解,就是外界那些和自己所在框架类似的组织。以及,个人。为什么要强调个人,因为工作坊不仅仅是针对组织的,也有很多工作坊是针对个人成长的。
  • 流程维度:任何事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总有一些前奏。由前奏变成事件再转变成问题,可能会经过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组合就是一条流程。

当我们去发掘一些问题时,就可以按照这几个维度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右侧的图片来自于以前老版本的《俱乐部官员手册》,里面呈现了两种框架,例会的框架,以及俱乐部官员的框架。

下面,针对每个维度我都放了一些材料在上面,便于大家更直观的了解这些维度,希望这些可以给大家提供些许参考。

Pathways教育框架主要是通过11条Path以及每条Path中的Level 1 – Level 5 五级项目实现的。

整体TI的运行框架可以参考右图,从会员、俱乐部、小区、中区、大区、区域、国际董事会到世界总部。不同层级的一些可以学习锻炼的内容可以参考左侧这本手册。

时间及空间维度,我这里直接放了一张TI的DCP报告网页截图,在这上面,可以通过选择时间、选择不同区域的方式来了解不同区域的俱乐部在不同时间的DCP情况。

流程维度,我这里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做了一点简单的流程示意,供参考。

另外,在Pathways体系中,成为DTM的这个过程也可以视作为流程维度。只不过,相对于一件事的流程来说,这个流程维度要稍微复杂一点,有点趋同于“框架”。

当然,在工作坊的实际准备工作过程中,绝对不仅仅只是有这些,这些只是放出来给大家参考,便于大家理解这些维度。

下面,我们再来看调查。
调查

“调查”与“观察”最大的区别就是要去找寻反馈,比如针对个人特定对象访谈,以及针对群体对象的调查,具体内容可以参考PPT。

在特定对象访谈这部分,我这里简单的放了三种“一对一”的访谈方法供参考。其中两种是来自于其他的知识体系,如果对这两块特定访谈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百度相关名词,比我这要讲的详细。

至于第三个方法,算是自己对相关知识优化后的结果,供参考。

另外,这个世界呢,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做“一对一”这个事情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PPT上列的算是“一对一”良好沟通的基础,供参考。

最后,再来看下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这个事情呢,很难一次性讲的清楚。毕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点,需要的问卷方法内容、策略都是不同的。所以,这里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对了,最重要的是,调查问卷一定要“聚焦”。

** 法规、实践 **

这部分没什么好说,直接看PPT吧。

在通过“观”“查”“法”得出相关信息后,我们就需要对问题进行界定。

2.2.1.2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第一个核心就是要保证“背景”的统一,这个背景就包括前文提到的几个维度。如果这个背景不统一,则很难保证问题界定的有效性。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对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的问题可能在当事人看来则不是问题。这一点很重要,所有的问题以对方确认的为准。

接下来,就是相对重要的环节,方案整合。

2.2.2 方案整合

方案整合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知识选择及初步整合。

2.2.2.1 知识选择

知识选择,可以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做加法可以锻炼我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水平,而做减法,则可以锻炼我们把解决问题有效输出的能力。

核心就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2.2.2 初步整合

在初步整合这个环节,我们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内容进行初步整合,形成方案初稿。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成人学习理论,让我们的准备更为扎实。

方案整合完毕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方案赋能的部分。

2.2.3 方案赋能

总体上来说,方案赋能部分所使用的技能方法都属于通用技能。所以,可以直接参考后面通用技能部分。

2.2.3.1 课件编制

参考通用技能中的课件技能部分。

2.2.3.2 方案赋能

参考通用技能中的授课技能部分。

三 通用技能

通用技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课件技能以及授课技能。

3.1 课件技能

对于讲师而言,课件的种类繁多,不仅仅只是PPT,可能还包括学习手册、练习手册啥的。但也正因为种类繁多,所以学习手册、练习手册这些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讲述。毕竟,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需的这些手册也不相同。

同样,在头马的体系中,这些手册也不是很常见。再加上,我们这个项目是讲师入门。所以,本次的通用技能讲述的是PPT课件制作可能会用的技能。

这个技能是我目前相关经验积累后的一个提炼,我称之为“一二三四”,对应着“点、线、面、体”。十分好记,下面具体来看。

** 一点 **

一点则是整个工作坊的核心点,如同演讲一样,每个工作坊都有一个核心,就是这个工作坊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什么问题。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微课的起名逻辑,比如“三步解决XXX”、“两步搞定XXX”等等。当然,微课的起名也没这么简单。

但在这里,结合我们项目“解决问题”的这个核心,我们可以把这种“核心点”的表述方式提炼为:问题现象+解决方案。前后顺序无所谓,但这两个要素最好都具备,这样更直观易懂。

最好,这个核心点直接当作工作坊的标题。

** 二线 **

二线,即逻辑线与时间线。

  • 逻辑线,就是前文讲过的流程维度。通过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更清晰整体工作坊的架构。所以,建议通过逻辑线的方式来梳理工作坊的目录。
  • 时间线,故名思意,就是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间是准备工作坊的时候为每一个逻辑环节预留的时间块。什么时间讲什么内容,讲多久,这都需要通过时间线的方式来统一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方案赋能的有效性。

** 三面 **

三面,问题面、知识面、互动面,也很简单,PPT上也做了说明。

** 四体 **

前面的三个部分更多讲述的是PPT的内容核心,下面就要看看这些内容展示的形式了。

具体形式我归纳为四个部分:

  • 字体:不同的场合可以搭配不同的字体。最好,用一些常见的字体可以规避版权风险,也可以规避现场设备发生问题后PPT不可用的问题。
  • 媒体:主要包括图片和视频,主要考虑的是媒体的可用性。比如,图片上有没有不相关的水印,视频能不能在多种设备上正常播放(声音、画面)等等。这个是要在PPT制作的时候都需要考虑的内容。虽然,我们经常说,能用视频的不用图片、能用图片的不用文字,但重点一定是“能不能用”。
  • 得体:得体主要分两块,一个是布局是否得体,一个是动画效果是否得体。我见过很多讲师在PPT里放满了动画,翻页有动画,同一页面中也叠加不同动画。实话说,我觉得不太好。一定要明白,动画是个双刃剑,用的好确实可以带来很好的“焦点转移”的效果。如果,用的不好,那全程工作坊受众的注意力都会被动画给带偏了。另外布局也是,我见过很多工作坊PPT里面的图片、文字都没对齐。更有甚者,连每一页的标题都对不齐。这很难不让受众怀疑讲师的专业性。
  • 整体:主要做的就是最后的检视,可以利用PPT的浏览功能,从全局的视角去看看整个课件的完整性。看看是不是有哪些地方不太合理,可以再调整调整。

接下来就是通用技能的授课技能部分。

3.2 授课技能

授课技能主要有五种基础方法,讲课、角色扮演、练习、案例研究、示范。授课技能来自于TI的FSTT手册,比较经典,我以前讲FSTT时用过。所以,在这里直接看PPT即可,特别全面。

其中,讲课和其他四种有所区别。讲课更多是讲师的独角戏,而其他四种则是需要受众参与的方式,属于参与式学习。这四种有一个通用的模式逻辑,因为PPT上所写的内容比较详细,所以,这里就不在文字赘述了。

同样,这五种基础技术在PPT上描述的较为详细,可直接看图。

四 进阶技能

进阶技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促进技术与积木思维。

4.1 促进技术

促进技术中则包含两个部分,互动和评估。

4.2 积木思维

积木思维意思是什么?我这里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灵活的去运用知识,不能被知识绑架。要像积木那样,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来形成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使用本次项目中所讲述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你所具备的但我不知道的内容来增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量体裁衣”,这是我工作多年以来一直信奉的一句话,也可以称之为,经验的沉淀。毕竟,随着时间的不同、空间的不同,每个人的诉求都会随之产生变化。这个时候,再照搬套路肯定是不合适的。无论这个套路在以前是多么的有效,你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删改查”。只有这样,才能更完整的匹配客户的诉求,才能真正的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

至此,整个项目的干货梳理完毕。可以说,这个项目的内容集我这小半个人生经验与一身。虽然,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我个人觉得,作为工作坊的讲师入门还是够用的。

当然,看到了,并不意味着学会了。想要真正的成为好的工作坊讲师,还需要大量的去实践。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成就自己。

注意事项

本次项目更多的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提炼,并不代表着权威。所以,各位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吸收。或者,“借假修真”。

结语

大概统计了下,写这篇文字和调整这个PPT前后耗费近30个小时。可以说,这个十一假期基本上耗在这上面了。

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启发。

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