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技能|金字塔结构的应用

  • Simon 

前言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朋友圈刮起了一阵“翻转课堂”的风,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想看看这到底是个啥。

但各种机缘巧合,一直没赶上趟。本周,刚好有这么个机会。所以,花了20块来体验下什么是翻转课堂。

一个下午,从2点到5点半,很充实。

但我依然没有了解翻转课堂到底是个啥?所以,今天写的文章只能写一下午所复习的“金字塔”结构了。

为什么说复习,因为以前看过《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印象

我原来经常给别人提,《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但从第一遍读的时间到现在有8年了,所以对《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印象很模糊。

能记得的,也是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两个字可能就是:分类。

貌似,我最开始的各种分类逻辑都是从这本书上看到的,后来又在PMBOK中得到了加强,让分类更为清晰、具体、有逻辑。

所以说,这本书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

刚好,今天从这个体验式的翻转课堂上再次复习到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于是,我准备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来重新梳理下我对金字塔结构的理解。

仅供参考。

原则

金字塔有四个核心原则:

  • 结论先行
  • 以上统下
  • 归类分组
  • 排序逻辑

这个原则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是一个最终检视自己金字塔应用成果的规范。

下面,来一一解读下。

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这个比较简单,就类似于“第一印象”。如何在短时间引起对方的注意?那一定要讲结论性信息。特别是在做短时间(3-5分钟)的口头沟通,或短篇幅的书面沟通时。

举个例子,我是一位售前顾问,在工作中经常会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评估项目商机。评估完成后,除了书面评估材料外,我还会给领导发个信息。

“领导,从售前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项目不可行。主要原因在于XXX、YYY、ZZZ。其中XXX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X1、X2、X3,YYY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ZZZ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因此,针对这个项目,从售前的角度建议,可以不用深入参与。具体评估细节可看附件。”

这段话,算是我最常用的一个汇报方式了。在这里,领导可以直接看到结论,省时省力。用来打电话、发语音、发文字消息,都能让领导在第一时间知道信息。

如果,不先说结论,而是说各种分论点和原因,领导第一时间可能会有点懵。因为,有点拎不清,你到底要说啥。

比如:“领导,这个项目的需求我评估了下,其中XXX这块需要的是AAA,我们能做到的是BBB,最后可能会带来CCC问题。还有YYY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ZZZ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所以,针对这个项目,从售前的角度建议,可以不用深入参与。”

看到这段话,你什么感受?

可能,你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说是短时间、短篇幅?

我个人觉得,这是金子塔原理适用的最佳场景,时间紧、信息多的情况下特别好使,简洁明了。至于长时间的沟通交流或者长篇大论,则有一些其他的方式进行结构化处理。当然,你也可以把金字塔向套娃一样嵌套。

以上统下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下面的内容都是对上一个层级的支撑。所以,下面的内容不能超出上一个层级所描述的范围。

如果超出了,则不能有效支撑上一个层级的观点。另外,还会造成信息的发散和干扰。

所以,以上统下的意思就是上层的信息点要涵盖下层级的信息点。

比如,我上面提到的汇报的例子层级就是:

  • 结论:不行,这是一级
  • 理由:XXX、YYY、XXX,这是二级。
  • 问题:X1、X2、X3,这是三级。

每一个下面的层级都是在上一个层级的范围内。

归类分组

归类分组这个,稍微有点复杂。复杂的核心原因不是不好分,而是可以分的类型太多。

比如,我上面提到的XXX、YYY、ZZZ,可以按照工期、功能、软件、硬件等等。

所以,分类是特别灵活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该如何去进行归类、分组呢?

我的个人建议是瞄准结论,然后结合自己工作的公司、行业常规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比如IT行业可能通常会用IaaS、PaaS、SaaS来进行系统架构的分类,或者向数据仓库一样分贴源层、仓库层、主题层、专题层、应用层等等。

找到自己行业里面通用的术语。

排序逻辑

排序逻辑这个就比较简单,先难后易、先核心后外围、先影响大的后影响小的等等,都是常用的一个排序逻辑。

这个原则主要就是要弄清,各个分类要素的权重。

但要注意一点,权重要从同一个角度出发,要不然很难排序。

结语

至此,《金字塔原理》四个原则梳理完毕。

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参考。

有时间,我觉得,还可以再读读。

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