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2年9月份PAT俱乐部开启了一个新项目《Pathways高阶研修》来帮助项目成员针对Pathways的手册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应用及相关知识的拓展。
一期项目直接从Pathways的二级项目开始,作为项目联合发起人的我主要负责《了解你的沟通风格》(CS8206 Understanding Your Communication Style)项目手册的相关内容。并于11.05进行了首轮手册线上拆解、11.12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个人沟通风格形成经历分享。
这两次线上的沟通交流,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了解你的沟通风格》手册的潜力以及对项目组成员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以我个人的沟通风格成长规格为引,再次向大家介绍这本手册。
项目手册
项目手册为:《了解你的沟通风格》(CS8206 Understanding Your Communication Style),是一个二级项目,在部分Path中作为必修项目之一,可直接官网Basecamp下载。
什么是沟通
手册可谓是字字珠玑,值得深入仔细探讨。
比如,在项目介绍部分中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沟通是一种通过口头、非口头和书面的信息来实现相互理解的双向过程”。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记忆中关于沟通最为深刻的一张图,基本的沟通模型(PMBOK 第五版(2013)):
这个图中的“媒介”对应了上面那句话中的“口头、非口头和书面”,“传递信息、告知收悉、反馈信息”则对应了“双向过程”,“编码、解码”则对应了“相互理解”。
相信这张图可以让大家对“沟通”的理解更接近本质。
什么是沟通风格
手册中提到“沟通风格可定义为个体之间彼此互动的方式,以及他们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
短短一句话,也蕴含了不少的知识点,个人归纳如下:
- 个体之间彼此互动:这句话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个体之间的关系,例如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关系亲密的人、关系一般的人,不同关系之间的个体互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 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博大精深的中文词库中有一个词对这句话有个恰如其分的注解“潜台词”。
我个人觉得,这句话缺少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核心要素:场景。不同的场景中,同样的两个人可能就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来传递一些“潜台词”。
这也意味着个人沟通风格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在分析别人或自己的沟通风格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所发生的“场景”。
手册中把沟通风格分为:直接型、主动型、支持型、分析型四种,各个风格的详细阐述可以参考手册,这里就不在赘述。
此外,我个人还有一个对于沟通风格的理解想分享给各位,我认为Pathways中的领导风格、沟通风格都是个体性格的一个外显的缩影,是个体性格的一个外在表现。相对应的,从这些简单的风格中我们可以反向的去初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当然,个体的性格是一个很复杂的大话题,不是简单的沟通风格、领导风格就能概括的。所以,我的这个理解也只是供各位参考。
如果对沟通风格有更深的兴趣的话,建议拓展阅读《DISCover 自我探索》(李海峰 著),这本书的内容比本项目手册会更深入一点点。
正因为沟通风格是个体性格的外显缩影,所以个体的沟通风格会直接受到个体性格的影响,也会和个体性格一样受外部环境影响。
下文我将会用自己的例子来展示这一点。
沟通风格评估
手册中通过12道简单的习题来让我们评估自己的沟通风格。12道题虽然简单但涵盖的面还是比较广的,对于初次了解沟通风格的伙伴来说还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第一次接触沟通风格的小伙伴在做这套习题的适合感觉答案都对、都想选,从而导致最终呈现的结果好像和自己对自己沟通风格的理解差异有点大。
这里,我给一个手册中没有提到的点,也是我们前文所说的“场景”。做这套习题时,一定要自己去限定一个沟通发生过的“场景”,而不是把自己过往的沟通全面都放进来。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过往全部放在一套习题之中,你就会发现答案比较难选,甚至答案之间还可能自相矛盾。这是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中沟通的对象、沟通的目的、沟通的时机甚至沟通的环境都不相同。在这种各个因素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的沟通风格肯定是不同的、多变的,甚至是杂糅到一块的。
所以,全部的场景放在一套习题中,我们得到的沟通风格测评结果肯定是会存在一定的矛盾的。
如果想要测评的结果更为准确,一定要给一个限定的“场景”,越具体的场景,沟通风格的测评结果准确度就会越高。
自我风格分析
我在12日的线上会议中分享了自己工作方面的沟通风格,结果如下:
时间 | 工作岗位 | 直接型 | 主动型 | 支持型 | 分析型 |
---|---|---|---|---|---|
2010 | 软件售后 | 3 | 3 | 6 | 0 |
2012 | 项目实施 | 1 | 4 | 6 | 1 |
2014 | 项目实施 | 4 | 1 | 5 | 2 |
2018 | 方案售前 | 3 | 0 | 1 | 8 |
2022 | 方案售前 | 4 | 2 | 2 | 4 |
上表涵盖了我近12年的沟通风格变动,表格中的时间是我工作岗位变动的一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工作岗位可以参考表格中所写的岗位名称。
以现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回看,这个沟通风格的测试结果和我的工作内容还是比较匹配的。
2010年,我正式踏入了IT行业从事软件的售后维护。作为社会新人,啥人情事故都不懂,很直接。新人有冲劲、想证明自己,很主动。软件售后,以产品专家身份去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很支持。同时,也能看到,年轻人一点风险意识都没有,分析为0。
2021年,跳槽进入另一家IT软件公司从事销售,准备像其他的Top Sale一样挣钱,挣大钱。再加上混了几年社会,有了一点社会经验。所以,直接型降低,主动型略增加,分析型略增加,支持型未变。
2014年,放弃了Top Sale的梦想,脚踏实地,养活自己,再次跳槽进入另一家公司,从事项目实施。再加上这几年也算了对社会略懂了点,直接不直接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核心是“专业能力”。所以,呈现的结果就是直接型恢复以往,本色做人。主动型降低,不做冒尖的。支持型略降,分析型增加。
2018年,IT大行业内部跨行进入大数据这个细分领域,从事方案售前,配合子公司负责人进行销售工作。因子公司负责人为海外归来,也是大数据这个行当的新人。工作过程中,子公司负责人需要我对项目商机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直接汇报结果,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因此,我的的分析型暴涨,直接型则变动不大。但主动型归0,支持型降低为1。在此种沟通风格下,与子公司领导配合的很默契、顺利。可惜的是因公司策略问题,在这家公司只待了一年,年底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
2022年,在目前的公司已经待了4年多,大大小小的项目也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客户也见过。再加上外部的疫情影响,感觉整个人都佛系了。不会极端的去分析项目,去支持项目。满分100的话,做到80,大家都挺满意,还不用特别累。所以,最终呈现的沟通风格就相对平均,本色做人,踏实做事,挺好。
12年来,我的工作岗位从慢慢的从公司业务流程的后端逐渐走向业务流程前端,也影响着我的沟通风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后在缓慢归于平缓。
挺好。
不知道未来,我的沟通风格是什么样子?隐隐的有些期待。
结语
综上,个人的沟通风格算是个体性格的一个主要外显特征,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本质则是,我们为了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的一些行为改变。从而,带来了我们沟通风格的变化。
这个过程可能是被动的,也可能是无意识下主动的。相对而言,我更希望自己可以主动的去变化。
可能,这才是这本手册的核心奥义。
不知道看完本文之后,你有没有兴趣把手册拿出来再按照本文的方式对自己过往的沟通风格进行一番分析?
欢迎留下你的分析成果与他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