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记得上半年的时候俱乐部有一次主题辩论赛:俱乐部应该注重氛围or俱乐部应该注重规则,可惜的是当时在外地出差,虽然线上会议,但遗憾缺席,不知道最终大家达成了什么共识。
或者,这次辩论也只是“氛围”的一部分。
今天,微信上有头马会员向我咨询关于俱乐部竞选的事情,让我再次想起了那次没有参加的辩论。
于是,就有了此文。
最开始,我把“规则”换成了“专业”,“氛围”换成了“娱乐”。换了之后发现,专业和娱乐的倾向性太明显,于是重新改回了“规则”和“氛围”,这样会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不至于像“专业”与“娱乐”冲突的这么明显。
观点
从我把“专业”、“娱乐”这两个词重新换成“规则”和“氛围”的细节上就可以看出,我的观点是倾向于双方融合的,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俱乐部讲规则但又不失氛围。
氛围
可能,有人会觉得太注重“氛围”的俱乐部肯定不怎么注重“规则”。对,没错,就是以前的我。
那时候的我的一直认为有些俱乐部天天嘻嘻哈哈的,一点都不注重规则,肯定不利于会员成长,从而最后可能会导致俱乐部无法持续经营。
但后来的观察发现,这些俱乐部照样运营的很好。或者说,越来越好,会员和来宾都是越来越多。
Why?
当时是真的想不通。
现在想明白了,人多。中国有14亿人口,每个超一线城市都有2千万人口。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正式因为人多,在这些人群当中同样存在大量的喜欢“氛围”的人。
他们的目标就是“玩”,所以,越嗨,越能达成目标。
可能这部分群体被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规则束缚的喘不过气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不那么注重规则的场所。
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成长。
而不是像我这种人一样认为这些不遵守规则的都是不对的。
规则
像我这么想的人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
因为我们的诉求和上面注重氛围的诉求不太一样,我们更多注重的是技能的提升,而不是精神的放松。
精神的放松有很多形式,有很多不占用别人时间的方式。比如,自己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读读书、跑跑步等。
对于我们而言,头马俱乐部是一个学习型的场所,我们可以在这里通过互相帮助来锻炼自己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投入到俱乐部的时间才不会浪费。同理,我们也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可能,这种注重技能提升、注重规则的俱乐部看起来没有那么的“嗨”,吸引不了太多的来宾。但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能让自己感受到收获,绝对“嗨”过所有。
只是,这样的俱乐部越来越少了。
可能,有DCP的因素、有会员数的因素等等。
更可能的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自己。
问题
实话说,我现在都有点自己放弃自己了。
也觉得参会变的可有可无,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真正的有那种获取技能成长的“嗨”了。
每个人都变的更“圆滑”。
不是说“圆滑”不好,只是少了那么点年轻人的“精气神”。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在深圳认识的一位头马会员。96年的,浑身还散发着“锐利”的气息,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被多年的头马经历给磨练的“圆滑”。
我欣赏他的锐利,不仅仅是他自己做Pathways项目时,每个项目都会写上几千字的学习笔记。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每篇演讲都散发着一种“干翻世界”的精神。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对于手册理解的问题去翻阅大量资料,然后和你讨论个把小时。
只是欣赏他那不放过自己的态度。
这是我需要去学习的。
融合
现在回过神想想,“规则”和“氛围”是不是真的不能并存?
我想,肯定还是可以共存的。
可能,只是我们锻炼的还不是很到位,从而在锻炼某一方面时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人很专业”。但,可能也正是这个“专”,让我们忽视了“面”。
我们,或者说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结语
现在,如果你问我“规则”重要还是“氛围”重要?
我不会给你答案。
因为,我给出的答案是属于我的,而不是属于“你”。
所以,下次不要再问别人觉得“规则”重要还是“氛围”重要了。
问问自己,自己明白了,那就是真明白了。
这个世界除了专业的深度,还有视野的广度,以及思维的高度。
希望以后我的“三高”,不仅仅是“医学”上的“三高”。
给自己加油,我可以的。